学习资料

先进性教育活动党课之五

来源:图书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7日 15:34]     [点击率:440]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意义重大。
      一、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推进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发挥6800多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一)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变动,给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世界多极化要求党员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政治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天下仍不太平。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他们利用人权、武器扩散、贸易等问题对我国施加压力,特别是在台湾、西藏问题上制造事端,干扰和阻挠我们的发展。这些都是充分暴露了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丑恶心态。对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本质没有改变。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教育广大党员认清形势,自觉关心党和同家的前途命运,在国际交往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经济全球化要求党员提高自身的素质。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于90年代迅速扩展的这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基本动力,通过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强有力地促进了交通、通讯和国际金融运转的超高速化,使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总体来说它有利于国际合作交流和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机遇,可以从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通中受益。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和逐渐开放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并逐步实现某种程度的一体化。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加深使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并有可能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失其在经济发展上的自主性。同时这种挑战不仅限于经济方面,还将涵盖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对国家主权造成一定的侵蚀和限制,受到影响的既有国家政治方面的主权,也有经济方面的主权以及信息控制权,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都面临着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的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剑",一方面,要积极加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按照现代化的规律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全球化和入世后带来的各种条件和机遇,引进外资和利用国外资源,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以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化,决不能简单地讲"顺应"或"适应",而是应当独立自主地积极参与,并积极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力争有所作为。这就是说,面对全球化,既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因噎废食,又必须保持必要的警觉;既要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增强抵御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既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成果,又要加强南南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而斗争。为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带头在这种挑战和考验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一方面,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努力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从充满矛盾的全球化格局中认清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并善于抓住机遇,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能力。 
      第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要求党员提高政治觉悟。苏东剧变以来,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相伴的,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就使西方敌对势力进一步加紧了对我国"分化"、"西化"的图谋。尤其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搞垮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人口居世界第一,特别是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民生产的很多方面居世界前列。中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有6800多万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经济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且一直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大旗,让世界瞩目。正因如此,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更是将社会主义中国视为"最大威胁",公开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完全消灭中国的共产主义制度","与中共打一场跨世纪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摧毁中共政权,在世界上彻底消灭共产主义制度"。同时,他们还制定了未来15年到20年对中国实施"循序渐进和平演变"的计划,采取了一整套"诱压兼施"、"遏制加接触"的阴险策略,加紧针对我国的反动宣传,制造民族分裂,利用宗教进行煽动、渗透、颠覆等破坏活动。他们还利用各种大众传媒,百般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散布腐朽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利用人员交往搞离间策反,培植和收买反社会主义的"持不同政见者"和各种非法组织,大肆进行破坏活动。凡此种种丑恶行经,其目的是企图诱迫我国在政治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在经济上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我们面临的颠覆与反颠覆、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尖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现代化、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性,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恰当地结合起来,以挫败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为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加强政治修养,坚定党性立场,自觉地、牢牢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长期不动摇,并在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中,起到表率和先锋作用。
      (二)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复杂的国内环境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紧迫要求
      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国内环境的重大变化,使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也要应对各种新情况带来的新挑战。这些都对在新时期提高党员的政治、思维、理论、纪律等方面的素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和考验。我国的改革是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又面临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新任务。目前,我们在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西部大开发,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继续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必然的、内在的要求,改革也到了攻坚阶段。与以往的各项改革相比,当前面临的形势具有许多新特点、新情况。例如,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显突出,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还没有摆脱,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仍然不高;金融监管不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存在着许多隐患;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调节手段还不健全;由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的大批职工下岗分流,使党和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等等。所以,当前和今后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转轨的决定性阶段,我们能不能解决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关键就靠这个时期的努力。因此,要妥善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转变观念,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各方面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挑战和考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之相适应。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使全体人民真正平等地、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大事,让他们不仅仅享有政治权利而且还享有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大力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教育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必将不断增强,扩大民主的要求将越来越强烈,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已是大势所趋。这就使我们党不仅要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也要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反对主张"西化"的错误思潮。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极力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否定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主张在中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对此,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每个党员都应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地同这种错误思潮作斗争。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挑战和考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还相当繁重。当前,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方面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重大转折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一些错误言论,最突出的是宣扬历史虚无主义,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如果任由这些错误思想传播,势必会搞乱人们的思想,毒化人们的心灵,动摇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二是面临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存在,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倾向,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同时,随着入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涌入。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在封建残余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大量滋长的现象;道德失范和道德滑坡现象,也比比皆是,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也沉渣泛起;有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三是网络文化的挑战。互联网可以给人们提供大量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互联网又包藏着巨大的破坏力量。例如,作为新的传媒,网上信息污染、滥用等消极作用日益严重,迷信、诽谤、黄色信息垃圾充斥,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此,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四是理想信念发生危机。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我国在推进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各种暂时的困难和问题,党内和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等原因,社会上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义理想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动摇。"四信"涉及我们的指导思想、社会制度、发展方向、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能否进一步增强"四信"意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上述挑战表明,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为此,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
      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党的执政能力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具体行动来体现。我们党已经拥有6800多万党员。当前,我们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共产党员各方面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了共产党员应当而且也必须保持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指党员个体和党员群体以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为前提,以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标志的行为特征。只有广大党员具备先进性,整个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只有全体党员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才能有可靠的根基和保证。
      第一,党员队伍是党的组织细胞和党内生活的主体。党是由不同领域、不同战线的党员按照一定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制度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党员是党的组织的细胞和党内生活的主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全体党员去贯彻执行,党的所有工作任务要依靠广大党员去完成,党的优良作风要通过党员的行为来体现,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我们要建设一个最好的党!要达到这个目的,固然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中央与各级领导机关正确的领导,但是最基本的还需要我们有很多很好的党员。""只有我们大多数党员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提高与增进自己的品质,努力前进,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党。"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对党员的要求一定要严格。"一个党员在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入党时一般来说是合格的,但这并不能保证他永远合格,永远保持先进性。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其重要功能和作用就是要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使党员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从而使整个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第二,党员队伍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方式很多,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就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性因素。但是,能够最经常地、最直接地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则是基层党组织中的、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广大党员。正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才成为党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也正是以这些党员与自己的联系是否密切来观察和判断党对自己的态度,并以此来决定是还接受党的领导。因此,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代表群众利益,同群众打成一。正如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有要努力运用说服、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反之,如果自视优越于群众,高明于群众,特殊于群众,不愿做或不会做群众工作,就必然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削弱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第三,党员队伍是团结群众完成党的任务的基本力量。当年抗日战争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困难局面指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胡锦涛强调: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就和胜利,都是同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密不可分的。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成功经验。只有广大共产党员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才能团结和率领全国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得以提高。
      第四,党员队伍是实现党的领导的组织基础。邓小平早在1948年4月《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中就提出:"中国革命的队伍大得很,任务又多,共产党员担负的责任很重。党领导得好不好,中央的路线政策执行得如何,要看共产党员合不合标准。"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无论要实现哪一方面的领导,都必须以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为基本条件。从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来看,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准确地反映党内外群众意见和要求;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去宣传和动员群众。从实现党的思想领导来看,开展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依靠广大党员言传身教。从实现党的组织领导来看,决定党内各组织重要干部的人选,推荐或选择优秀党员担任政府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干部,都需要广大党员敢于和善于行使党内民主权利,有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而且,党的干部是从党员队伍中产生的,没有高质量的党员队伍,就不可能产生出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着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从她诞生的时候起,就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最基本问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全体党员去宣传贯彻,党的所有工作任务必须依靠党员去完成,党的建设的各方面要求必须通过党员的行为去落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党员队伍中产生。因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建立八十多年来,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目前,全国党员数已达6800多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从1997年到2002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2496人中,有党员2594人,占88。1%;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5068人中;有党员4350人,占85。8%。特别是在抗灾抢险、抗击"非典"和其他危急时刻广大党员不怕流血牺牲,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员队伍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先进性。但是,也要看到,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致使一些党员不能保持甚至彻底失了先进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一方面,有的党员对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因此放松理论学习,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分不清大是大非,跟着错误思潮跑。有的思想上出现庸俗化,沉湎于实用主义和所谓的关系学,热衷于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参与宗教、宗族和封建迷信活动。另一方面,有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甚至怀疑,由此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信心。 
       二是党员观念淡薄。有的党员长期消极落后,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作,根本不起党员作用,有些甚至忽视乃至忘记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某地连续几年的党员民主评议结果显示,"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保守党的秘密"的"三不"党员有逐年增多趋势,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
      三是宗旨意识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思想上淡漠、行为上背离的现象。有的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的认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一对矛盾;有的党员在践行党的宗旨时搞叶公好龙,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意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四是"好人"现象严重。一些党员过分自我保护,缺乏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党内一些不正常现象采取"事不关心,高高挂起"的态度;一些党员只满足于洁身自好,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对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看不惯,但不斗争、不抵制;少数党员不能严于律已,迎合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最终蜕变质,随入犯罪的泥潭。
      上述状况或多或少地体现一些党员身上,导致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出现了"骨干不是党员、党员不是骨干","党员不像党员",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遍群众甚至不如普遍群众的现象。这些现象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妨碍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斗争力的形成和提高,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上述状况,只有面对现实,正视矛盾,采取综合措施,狠抓党员队伍建设,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任务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一个首要措施。


返回合肥学院首页